臺中樂成宮

Author: 臺中樂成宮 2016-09-01 06:15:16 Views: 1877

 

 

臺中樂成宮座落於今臺中市東區旱溪街四十八號,主體建築初建於乾隆五十五年(1790年),主祀天上聖母(俗稱旱溪媽祖),全部建物面積約739坪,經內政部評定為三級古蹟。

 

 

 

廟宇所在地旱溪庄是今臺中東區內最早開發的地區。

 

該地區之開發是在雍正年間以林姓族人為主而逐步完成拓墾的。

 

在拓墾有了初步的成果後,墾民以媽祖為主祀神,於乾隆五十五年醵集資金,興建廟宇,即今日樂成宮之前身。

 

媽祖或稱為天上聖母,因為媽祖姓林名默娘,係屬同姓,在一般林姓居民間,又特別以「姑婆」稱之,以示該姓和媽祖間的親近關係。

 

所以以林姓為主的旱溪庄,會以媽祖為主祀神,事實上是極為自然的。

 

關於乾隆時期樂成宮的建築形態及實際過程到底如何?因年代久遠及史料缺乏,難以探知其原貌。

 

現存臺灣方誌中所知關於旱溪庄媽祖廟的最早記載,是完成於道光年間的《彰化縣志》。

 

在該縣志中記載,當時彰化縣境內主祀天上聖母的廟宇總共有二十一座,其中一座是在旱溪庄。

 

由此可見最晚至道光年間,旱溪媽祖廟已是彰化縣轄內名聞遐爾的廟宇了。

 

完成於清乾隆年間的樂成宮,至日本領臺時已經百餘年。

 

原本的木構建築,歷經歲月滄桑,已到需要重建的地步。

 

因此在大正九年(1920年),進行擴建工程。

 

此次擴建由當地的三位保正(村長)林源泉、張昧以及賴為堯具名帶頭發起,繼而獲得地方各界人士的熱誠支持,成立營繕委員會,開始募集資金,聘請名師進行重修。

 

經過地方人士的熱心贊助,在籌得六萬圓的經費後,即聘請當時曾參與臺灣總督府(今總統府)之建築工程,俗稱彬師的陳應彬擔任主要監造人,進行重建。

 

此次擴建工程前後費時七年,至昭和三年(1928年)全部工程方始竣工。

 

擴建後的廟宇,其三川殿為三開間,正殿為五開間,前殿則為五門,九開間。

 

在整體上,彬師似乎有意突顯三川殿。

 

因此,三川殿之高度頗大,且其內部木構雕刻精細,造形優美。

 

相較之下,五門則居陪襯之位,其木構架亦較簡潔。

 

此外,不論是二通三瓜之棟架,或是螭虎拱之造形,處處均能顯露出彬師之風格。

 

旱溪媽祖在此次重修期間,曾在大正十三(1924年)年正殿完成後,返回大陸湄州的天后宮進香。

 

這一次的進香活動雖然中途曾因羅盤損害,暴雨侵襲以致險象環生,但最後仍因媽祖保祐得以安然完成進香的行程。

 

因此此次的進香活動,成為旱溪地方的美談。

 

戰後,樂成宮在民國五十九年(1970年)成立「財團法人臺灣省臺中樂成宮」,訂定組織章程,由管理委員會管理廟宇事務,該廟宇的運作益形完善。

 

臺中樂成宮
地址:臺中市東區旱溪里旱溪街48號